作者 |momo
“在金融市场,它不是( shì)比谁钱挣得多,也不是比( bǐ)谁钱挣得快,而是比谁活( huó)的久。”
最近一部金融反腐( fǔ)题材短剧《K 线成长记》火了( le),这部短剧由中央纪委国( guó)家监委驻证监会纪检监( jiān)察组、北交所联合出品,主( zhǔ)要讲述交易所副总监发( fā)现某公司股价异常后,面( miàn)对围猎与诱惑,联合监管( guǎn)、纪检部门深入调查,最终( zhōng)揭露某公司操纵市场、财( cái)务造假真相的故事。
该剧( jù)于 9 月 8 日上线,在优酷、抖音( yīn)、微信视频号、头部短剧 APP 等( děng)多个平台同时播出。它不( bù)同于一般短剧的爽感叙( xù)事,而是以真实案件为基( jī)底,讲述监管者与市场操( cāo)纵者之间的博弈,故事中( zhōng)涉及公司舞弊、股价操纵( zòng)、监管博弈等事件,信息密( mì)度很高,专业术语也颇多( duō)。
但小娱发现,这部短剧在( zài)不同平台上的热度差距( jù)不小。

《k 线成长记》在某头部( bù)短剧平台上线四天后最( zuì)高热度只有两千万,收藏( cáng)总数仅四千。除了第一集( jí),其他集数的评论均不过( guò)千。通常该热播榜前一百( bǎi)的短剧热度都在五千万( wàn)以上,《K 线成长记》显然热度( dù)寥寥。
相较之下,《K 线成长记( jì)》在优酷短剧频道获得站( zhàn)内推荐,一度跻身优酷短( duǎn)剧热度榜 Top 6。

在微信视频号( hào)里,证券时报发的短剧全( quán)集转发量破 1w+,点赞评论均( jūn)破千。抖音上多个剧情切( qiè)片点赞过万。

除了《k 线成长( zhǎng)记》,近期还有不少官方背( bèi)书的现实主义短剧上线( xiàn),但同样热度一般。
《暗礁》有( yǒu)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指导( dǎo),以真实保险诈骗案改编( biān),讲述保险诈骗犯罪的短( duǎn)剧,截至 9 月 12 日,在某头部短( duǎn)剧平台收藏量仅有 594。《云端( duān)捕手》由抖音反诈中心联( lián)合出品。揭露电信网络诈( zhà)骗形式,讲述调查记者与( yǔ)技术专家卧底破案的故( gù)事,在某头部短剧平台有( yǒu) 4.2w 收藏,但是评论数量基本( běn)超不过 500。
这几部短剧都有( yǒu)一个共同点:机构背书明( míng)确,专业领域知识多,观看( kàn)门槛高。
为什么这类短剧( jù)会在不同平台上产生明( míng)显的热度差异?
最主要的( de)原因是受众偏好不同,短( duǎn)剧平台用户偏向短冲突( tū)、强反转、密集爽点。而这类( lèi)专业知识更强的垂类短( duǎn)剧信息量大,解释成本高( gāo),爽点密度低于“霸总 / 复仇( chóu) / 重生”题材,在同一时间窗( chuāng)口里,更难吸引到受众。
爆( bào)款爽剧靠“极简动机 + 高刺( cì)激事件”推进,第一集里就( jiù)需要有多个反转,留下剧( jù)情钩子吸引观众。当“理解( jiě)门槛”抬高一点,便会损失( shī)一截路人盘。
而这类短剧( jù)如果发行到长视频平台( tái)、视频号,其受众会更加适( shì)配。
以《k 线成长记》为例,视频( pín)号上大多由媒体官号发( fā)行该剧,官媒的权威性能( néng)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反诈( zhà)、普法属于“公共议题”,也契( qì)合这些官媒的用户画像( xiàng),他们更愿意转发给家人( rén)朋友。评论里大多一看就( jiù)是“老股民”,才会对此题材( cái)深感兴趣。还有一些自媒( méi)体号通过分析官方出品( pǐn)金融反腐短剧这一动作( zuò)解读背后的市场信号,提( tí)升了短剧的关注度,扩大( dà)了讨论范围。视频号的受( shòu)众年龄跨度更大,且结合( hé)微信社群擅长二次传播( bō)与信任闭环。行业媒体、机( jī)构号的转发,能把权威的( de)声音送入垂直社群。
同时( shí),长视频平台的优势,是沉( chén)浸与留存。用户愿意花 15 – 30 分( fēn)钟坐下来把故事听完,并( bìng)能通过专题页、合集、搜索( suǒ)进一步延展观看,而且长( zhǎng)视频平台的用户更偏高( gāo)线城市,和股民的重叠度( dù)较高。因此《K 线成长记》在优( yōu)酷的热度也不错。

因此,这( zhè)类有官方背书、专业性较( jiào)强的短剧也许不需要硬( yìng)刚霸总爽剧,要做的是平( píng)台适配与受众细分。
比如( rú)同一内容,拆成多版本,多( duō)渠道投放。十几秒的投流( liú)版,用于短视频启动与引( yǐn)流,吸引大量受众讨论。整( zhěng)集可投放优酷等长视频( pín)平台或是通过视频号达( dá)成社群裂变与口碑沉淀( diàn)。让看过的人,去影响“该看( kàn)的人”。
此时短剧热度的衡( héng)量也要换一套尺子,不能( néng)只看播放量,可以看完播( bō)率、转发率、收藏率,也可看( kàn)站外报道与政策引用,看( kàn)热线咨询量、社群问答量( liàng)的变化,还有从业者在其( qí)他社交媒体的真实短剧( jù)反馈。

最后回到那句老话( huà),好内容,未必在所有平台( tái)都热。但好内容,一定能在( zài)对的平台被对的人看到( dào)。这类官方下场、专业性更( gèng)强的短剧需要投放到人( rén)群更适配的渠道,获得更( gèng)多观众,这才是不同类型( xíng)短剧的不同“爆款逻辑”。